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媒体盘点年度跳槽人物:李咏离职央视 李阳加入安利(5)

2013-12-24 18:40  半月谈

北京协和医院于莺辞职:玩不过评判体系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大夫于莺

拥有200万粉丝的微博红人、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于莺5月6日晚上在微博上宣布辞职。9日上午,这条微博已经转发了近万次。于莺在微博上说,上午已经拿到了离院通知单,还有人问候她:“啊?你退休了?”对于今后的去向,于莺说:“一、我不会放弃做医生的理想,所以还是去做医生,只不过不在公立医院了。二、作为大爱清尘的爱心胖天使,会有部分时间投入公益。三、联系好后,每年去玉树讲课、行医、传道授业,普及预防医学理念。四、写书。”

于莺在微博上犀利、直爽、爱帅哥、爱美食,颇具侠女风范……颠覆了医生在人们心目中“刻板”的形象。6月8日,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微博上称“妞爸要去玉树支边三年,而我,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打算给自己放一个月大假,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立即引起粉丝们关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负责人证实了6月3日于莺已经向领导递交了辞职书,“我当时就同意了。”这位负责人说,“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一直处于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状态。这很正常。”对于于莺的辞职,这位负责人表示非常理解:“年轻人,抓住了机会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没什么可惊讶的。”

对于于莺的辞职,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说,“供职如穿鞋,适合的可能也是最好的。”

从去年开始,这个“急诊科女超人”琢磨着要离开医院。虽然她依然每天嘻嘻哈哈,老跟同事凑在一起商量着第二天吃什么,像个孩子似的巴巴地等着天亮去买鸡蛋灌饼,但总要连轴转的工作也让她开始吃不消,“一个夜班,从下午4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像我这样30多岁的女医生,下了班以后,走路都是飘的”,“现行的制度不断在挑战着承受底线,工作多有不如意”。

她总结离开协和的原因是:一,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二,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炮灰。三,我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各有所长。面对这个一遍遍被人们问及的问题,于莺在微博上公开写道:“我不是被辞职,你见过兴高采烈被辞职的吗?”

从于莺的选择中,有这样一个词汇“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学习,取得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

虽然有于莺这样的知名医生积极投身于全科医生,但实际上,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依然存在严重缺口。比如说,政府和百姓一直都希望看到的“首诊在社区”的理想局面之所以迟迟没能实现,其实瓶颈之一就是全科医生不足。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把全科医生的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也就是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这样的培训周期让很多大学生打起了退堂鼓。

而在协和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想成为全科医师门槛更高。于莺说,如果你要当全科医生,必须在像协和医院地方你至少工作5年以上,你才有丰富的经验,你去充当所谓的全科,如果在一个特别高端的医院里工作5年了,谁还愿意下到基层?下到基层就意味着你在这个体制当中没有竞争力啦,你就不可能成为教授,不可能成为专家。

一位在公立医院打拼多年的医生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做过全科医师,但是待遇低,工作累,而且还不被认可,后来就去做专科医生了。但如果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都能跟得上,很多人还是愿意学全科医师的。

全科医生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相信,只要有心去努力完善,“全科医生制度”终究不会只是梦想。(综合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报 中广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四部新片命运不一 《霍比特人2》3146万美元卫冕

2013-12-24 17:11阅读

“沈阳大爷”没医保是大龄保安 评:“谎言”之美

2013-12-24 12:08阅读

人大回应自主招生暂缓 特色计划未受影响

2013-12-24 08:39阅读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发布

2013-12-23 23:15阅读

学生宿舍养鳄鱼被通报网络热议 网友:同学你父母知道吗?

2013-12-22 16:44阅读

大一女生厕所产子后上课 那些狠心的父母大盘点

2013-12-21 17:04阅读

“有男朋友吗”“讲个笑话” 奇葩面试题问倒小伙伴

2013-12-20 18: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