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运动也未必能过体测关
目前,国内部分大学将奖学金评选与体育测试成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倒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测试的科学性也有质疑。
中国传媒大学的李梦瑶,大一综合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有机会竞争“中央三台”的奖学金,却由于体测成绩低于学校要求的参评资格线1分,而失去了申请资格。
与李梦瑶同校的王磊也有类似经历。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他的综合成绩在全班都名列前茅。可惜的是,他两年的体测成绩都和学校要求的75分奖学金参评标准相差甚远。
对于自己的体测成绩,李梦瑶深感无奈,却也心服口服,因为她几乎从不锻炼。但王磊不一样,他是学校篮球队和足球队的队员,还经常出现在排球、台球和羽毛球的赛场上,是同学眼中的“运动达人”。不过,由于身材偏胖,在最近一次体测中,他在身高体重、肺活量和握力几个项目的测试中,成绩均不达标,“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多平时不怎么运动的学生过关了”。
“体测考查的项目很多,最恼人的是由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会导致一系列不合格,不是说会打球、爱运动就能通过。”想到自己每年都被体重拖后腿,王磊叹了口气。
跟王磊一样受体重困扰的学生有很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普李瑊瑊一直喜欢运动。因为打篮球受了伤,她连续两次“躲”过了体测。这位“运动健将”一边庆幸自己躲过了体测,一边也依然担忧自己超标的体重,害怕下一次体测会直接导致自己在很多项目上不及格。
饱受肥胖困扰的普李瑊瑊希望取消体测,“像我这样,即使热爱运动,可有些体测项目就是过不了,有什么办法?”
懒惰和没时间成为缺乏运动主因
“你平时运动吗?”“我在‘瓦罗兰大陆(注:一款时兴的网络游戏中的地名)’运动”,上海海洋大学的赵靖提到自己唯一的“运动”时哈哈大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体测分数是多少。
闲暇时间,赵靖和他的室友都玩《英雄联盟》,在游戏里他们冲锋陷阵,无所不能,个个都是八块腹肌的勇士,但是现实生活里,他已经很久没有运动了。
中山大学大二学生张子阳进入大学后,连续两次体测都是“险过”60分及格线,这还归功于他的优势项目“身高体重”和“全班满分”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作为学生会学术部的副部长,张子阳难有闲下来的时候,开学迎新还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荨麻疹”。他同时参加了3个社团,常因社团工作忙而凌晨3点才睡觉。锻炼身体的计划自然只能停留在他的脑海里。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52%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不足两个半小时,且仅有5%的学生能坚持平均每天锻炼1小时。
在“学生们平时不进行身体锻炼的原因”中,“懒惰”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分别占到45.77%和41.54%。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