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爸爸的要求 …… …… …… 制图/王斌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这是最近流行的“当妈新标准”,直接将“临行密密缝”传统妈妈形象升级成“十八般武艺精通”的超级辣妈。也有网友感叹,这哪里是好妈妈标准,简直就是全能奥特曼,“请问爸爸在哪里”!
当妈必备:网络达人、美食里手
“我儿子上周学校秋游,直接要求我做寿司、炸鸡翅、面包,买的都不行,学校里要求自己做。”儿子的这个要求让苏女士犯了难,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上厨艺不精,做这些技术活确实比较为难。“没想到儿子直接激励我说,‘妈妈你平时老是要求我认真学习,你认为不能主动学习,表现怎么会更优秀呢’?”苏女士表示,对孩子的提示她表示非常惭愧,在群里感慨了一下,没想到竟然引起了妈妈们的集体吐槽。
“我女儿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学英语,每周作业发到手机短信里,语法词汇都需要家长辅导。”陈女士女儿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自嘲幸亏大学里四级过关,不然还真会被孩子轻视。
不少妈妈们在群里讨论得最多的还有各类机械的使用:面包机、酸奶机、豆芽机、烤箱……分享各类食谱和制作秘诀。
不会上网和下载的妈妈会被“鄙视”,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在班级群共享里,自己下载打印,完成作业。
当然还有,你要记清楚孩子科技课上所用飞机的型号,篮球课需要带5号球还是7号球,羽毛球课需要穿的羽毛球鞋款式,做带视频音频的PPT!
这些都不会,你怎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多数妈妈成家庭的主要教育者
好妈妈标准怎么提到如此高标准?
“现在的妈妈很多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本身文化程度较高,要完成这些任务并不吃力。”80后妈妈肖女士认为跟孩子做的这些事情,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富有趣,确实是与孩子一起成长。而焦虑型家长则表示,要孩子优秀,家长的付出是必要的,身体要好,营养要抓上来;另外,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有必要进行必要的协助和辅导,“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那是一定的。
也有家长认为,现在妈妈成了家庭主要教育者,所有教育责任压在妈妈肩上,责任太重大。
“小时候妈妈的功能主要是做做饭洗洗衣服,现在妈妈在家里是严母,是孩子教育主力。”从事教育研究、湖南商学院老师李芊表示,严母慈父已成代表性家庭教育现象,“父亲过度放养,母亲过度约束,都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成了家教类书籍的基本主题。《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作者、亲子教育专家、两性关系专家陆惠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该书的引言她有一句话“一个好母亲,幸福三代人”,提出了“一个女人是主要的家庭的培养者、教育者”的观点。
“爸爸去哪儿”引发父亲在家教中定位讨论
对妈妈要求越来越严苛,爸爸去哪儿了呢?
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同样把怎么当好父亲话题炒热,各位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父亲不得不面对50元钱搞定两天生活的琐碎,“好父亲”还真不是那么好当。
从教育理论上来说,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影响更大,但是父亲似乎都更喜欢扮演“放手民主型”角色,教育的重担交给母亲后,自然更多成为孩子的玩伴,扮演起朋友的角色,“幼稚点卖萌点更好”。
在芙蓉区一所小学任教的资深班主任刘真则认为,好妈妈的标准确实带上了“时代”烙印:“现在孩子综合素质活动越来越多,需要家长的参与合作活动也多。”
曾是长沙市十佳家长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冯辉梅表示,好妈妈新标准的流行也说明妈妈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不过妈妈们不必太焦虑和卖力,弱化了父亲的教育功能,妈妈越卖力,父亲越放心,阵地越退缩,家庭教育陷入一人独大的恶性循环中。”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