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中国未成年手机网民已破亿 超六成10岁前触网(3)

2013-10-24 13:02  新华网

移动时代炼成“不移动”生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

一是“宅”:户外活动不足,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以前家长常抱怨“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现在却是抱怨“一天到晚不出门”。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

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是闷: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障碍少年增多。有些孩子,周末与节假日不是在玩手机游戏,就是玩平板电脑,基本不和人交流,说过的几句话都是找人借手机玩;有些小孩,平日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一到玩手机游戏,便时而大笑,时而大叫。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

“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

三是散:碎片化冲击注意力游移。“已经没有办法读书。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好像是一种生理疾病……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网络写手“和菜头”最近如此感慨,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

“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说。

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办)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教授辛自强说,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有关负责人李正祥介绍,很多年轻网民上的更多是商业网站、交友网站等,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而误入歧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微降 女生就业相对困难

2013-10-23 18:31阅读

西方万圣节将至 恐怖道具受追捧小孩被吓哭

2013-10-22 18:30阅读

31个地区公务员工资曝光 陕西公务员月入1800

2013-10-21 23:42阅读

3公斤先秦黄金饰品缘何埋在平民墓中?

2013-10-19 12:08阅读

西安市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小学

2013-10-18 21:24阅读

餐馆落户居民楼 律师:侵犯居民相邻权可起诉

2013-10-15 14:01阅读

10月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18场招聘会

2013-10-10 16: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