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80后百位创业者梦想在“车库”疯长

2013-08-27 11:36  人民日报

梦想在“车库”疯长:北京一家咖啡馆走出了近百位创业者

咖啡馆一角。本报记者 李昌禹 摄

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有一家“不合情理”的咖啡馆:它避开人流,“偏安”在一家宾馆的二楼,却天天人满为患;它卖咖啡,却不靠咖啡赚钱;它的名字有些“土”——车库咖啡,却在创业圈声名远播。

这里,是一群年轻人追梦开始的地方。

拍卖时间的年轻人

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来到这个年轻人口中的“创业圣地”。推开大门,感觉自己进了一家大网吧,几乎人人面前都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神情专注,运指如飞。

临近窗户的桌旁,有3个年轻人已在电脑前坐了两个多月,这张小小的咖啡桌,就是他们的办公地点。如此简陋的办公条件已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他们从事的工作,更新奇得让人惊讶——“拍卖时间”!没错,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变成可操作的生意。

“在我们网站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拍卖自己的时间,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同时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另一种是见你想见的人,拍卖他的时间,让大家帮助你创造一个机会,见到他。”“80”后张迪奇介绍说。他是团队里的头头,留着大胡子,像个艺术家。

拍卖的起价是一两杯咖啡的价钱,如果你在时间拍卖网发起一个两小时的约会,你可以为自己的这两小时喊一个价钱,然后等待对这场约会感兴趣的人竞拍你的时间。最后,出价最高的那个人将获得赴约资格。作为平台方,时间拍卖网收取成交金额20%的费用。

创意的灵感,来源于张迪奇与同学洛凡的一次闲聊。“当时刚从一个公司出来创业,感到最难的是找到一个可以指点你、帮你走向成功的人。我们就想,能不能花钱找到这样一个人呢?所以我们就想来做这个事儿。”张迪奇说,“至少可以先把我们拍卖,然后找到更多优秀的人来拍卖他的时间。”

时间拍卖的第一笔交易来自他们的一个投资人。“刚开始他并不看好我们的产品,他说你们这个东西做出来有什么用呢?”负责团队运营的洛凡回忆,“后来他说,好吧,试试看吧。”后来,他的时间还真被一个人拍下了,这给了他们信心,“说明我们这个创意靠谱!”洛凡说。

如今网站的注册人数已有1000多人,虽然规模仍小,但有了稳定的用户群,也大体实现了收支平衡。“下一步还需要一个周期来培养用户习惯。”张迪奇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认可这种“新潮”的消费方式。

“我觉得我们创业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探索精神,保持激情,适度理性,因为激情是支撑你走下去的火苗,但理性是帮你走下去的方法。”洛凡说。

不远万里来取经

咖啡馆的另一角,坐着一个形单影只的年轻人。与时间拍卖团队的长期“驻店”不同,他才在这儿“混”了三天,还是一名“生客”。

“昨天晚上我就在这儿睡的,不花钱,可以省点花销。”小伙儿叫张蔚然,“90后”,朴素干练。

张蔚然是湖北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千里迢迢赶来,并不想在这里“安营扎寨”,而是慕名前来“取经”的。“这里有很多IT创业者,我是带着学习、开眼界、交流想法的目的来的。看看别人都在想什么,对改进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帮助。”

尽管还是在上学,张蔚然却已经有了近两年的“创业史”。初次创业,源于做学生干部的经历。“那时经常带队去参加一些创业大赛之类的活动。后来就想,看了这么多,干吗不亲自做做呢。”念头一产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跟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张蔚然的第一次创业并不顺利,甚至有些荒唐。他联合几个同学一起做一款DM杂志(一种通过邮政系统直接送给广告受众的广告杂志)。几个人简单地合计合计,没做太多规划和咨询,就甩开膀子干了起来。凭着一股闯劲儿,没几个月,杂志居然有了起色,赚了一些钱。几个小伙子正高兴,工商部门却登门拜访了。原来,几个人都不懂办杂志的流程,他们办的这份杂志根本没有刊号,没备过案。“忙活了半天,没想到自己干的是违法的勾当!”张蔚然笑着说,“幸好工商局的叔叔看我们都是毛头小孩,啥也不懂,放了我们一马。”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这有惊无险的一幕,张蔚然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不管做啥项目,都要提前预备知识,可不能再违反游戏规则了!”

现在,张蔚然和他的团队已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发一种二、三线城市购物指南的APP。这几天的“取经”,让他对自己产品的定位有了更确切的把握。“以前胃口很大,把目标客户定得很广,昨天跟车库咖啡的老板聊了聊,他认为我应该缩小目标客户范围,做小众的APP,对我启发很大!”

下一步,张蔚然准备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从学生客户做起,带领自己的“梦迅科技”公司起航。“疯狂追梦、迅速出击”这是他对“梦迅”两个字的诠释,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给梦想一个落脚的地方

其实,像这里大多数创业的年轻人一样,车库咖啡的老板苏菂也曾经是一个受挫的创业者。

苏菂出生于1979年,还在上大三的时候,他就开始和别人合伙卖电脑,可是不久物业倒闭,事业没能继续维持。

在创立车库咖啡以前,苏菂在一家上市公司干了5年,虽然业绩不错,但他深感很难创造更大的价值。2011年,他离职,开始谋划自己的事业。

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让苏菂体会到,创业者想见投资人太难,而投资人想投资企业,需要整天跑来跑去,太费时间。于是他谋划着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把投资人、创业者和求职者聚合在一起,让各方都能在这个平台里找到所需要的人、资金和技术。

车库咖啡馆就这样诞生了。

“车库”这个名字,也颇费了苏菂一番心思。在美国硅谷创业史上,车库一直是个神奇的地方。坊间一直流传着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车库里创立惠普、比尔·盖茨在车库中创立微软、乔布斯在车库开创苹果帝国的传说。苏菂正是希望他所创建的创业咖啡馆里,也能诞生出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的IT英雄。

咖啡馆刚创立时只入住了两个团队6个人,现在已走出大批成功的创业者。比如钱方银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第一笔资金正是从泡在车库咖啡里的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的,借助了1000万启动资金,他们两年半时间,已发展到拥有100多名员工、4万名商户客户、100万产品使用者的规模。

在别人的成功中,苏菂一点点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接下来,车库咖啡还要下更大的“棋”:他们打算向工商部门申请,把车库咖啡里的每一张办公桌都作为创业公司的可注册地点,以降低创业公司注册的时间、空间和资金成本;他们还将与银行合作,创办创业者信用卡,为低门槛创业者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方便应急周转……

没有一条不断向上的职业发展路径,很难走进近在咫尺的光鲜城市

前几天接到发小的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十几年间东奔西走,如今又回到原地——厂子不景气裁人,丢了工作;老婆留守,聚少离多感情破裂,最近刚离了婚。“你帮我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好点的、能卖力气的活。”他在电话里喏喏地说。

一阵心酸。眼前浮现出那个曾经鲜活生动的少年身影。日子不禁过,当时少年如今已近中年,他沿着一条乡村到城市的路,却眼见走进了人生的困境:家乡是回不去了,“呆久了浑身不舒服”;城市又似乎遥不可及,年龄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难找。

把发小放在城镇化浪潮中,他的困境有一定典型意义。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复杂而漫长,其根本还在于就业,没有一条不断向上的职业发展路径,很难走进近在咫尺的光鲜城市。发小闯荡这么多年,属于典型的滑动就业,这里干不下去了换个地儿,不想在工地搬砖了去饭店端菜,职业没有连续性;而这些职业里,要么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要么是长长流水线中的一环。他自始至终就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谈不上练就一技之长,把自己变成优势人力资源。

在这一点上,发小甚至比不上自己的父辈。他的父亲是一名老石匠,多年的捶打,让他练就了一身传统工艺,在建筑工地里属于技术工种——大工,工作强度不大,却可以拿到高工资,而且每每得到包工头的哄抢,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老石匠通过民间的教育传承,学会了安身立命的手艺;他的儿子选择了与传统割裂,却没有在现代教育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最直接的原因,是技术培训的缺乏,背后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假设发小离开校园后,能及时获得专业技术培训,再加入流动大军,没准能找到不断为自己加码的职业路径。在流动过程中,如果能很便捷地获得培训机会和渠道,人生也会迎来转机。只有社会提供足够多的教育机会,进城的农民工才能不断获得提升,牢牢把握自身命运。

而教育,不仅仅是培训而已,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帮助个体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就有一门课叫“职业生涯教育”,这门课的重点不是职业,而是生涯,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质,形成自己的梦想和憧憬。如此教育下,孩子的梦想必是多元多彩的,而他成长过程中,为了完成梦想,也会不断自主选择进行自我教育。

十几年间,发小也完全可以先停下来充充电,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显然,他接受的教育,并未教给他这些。上学的时候,他和大部分人一样,考大学就是终极目标;当有人问“你长大了要干什么?”标准答案是“科学家”。当他的学业戛然而止,先前的教育便显得迂阔可笑,于他的人生失效了。

浩浩荡荡的城镇化所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增长,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社会打破阶层隔阂提供了良机。可以想见,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一定会诞生精彩的创业史和英雄谱,记载时代弄潮儿的风采。

但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人的城镇化,显然不是打开城市大门便自然实现,从农村到城市,是飞跃而非坦途,对每个进城的人来说,都需要更有力地起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长武县开展“十查十看”活动促师德师风建设

2013-08-26 17:10阅读

平利县八仙镇中心幼儿园开园仪式隆重举行

2013-08-24 16:16阅读

陕西定向招录培养干警349名 8月28日开始报名

2013-08-23 10:58阅读

支付宝官微称今秋全国29所高校可用支付宝交学杂费

2013-08-20 16:41阅读

国家大力推进公平教育扩大学生入学机会

2013-08-17 09:02阅读

调查显示超半数人不愿当“毕婚族”

2013-08-14 09:06阅读

西安校车安全管理办法9月1日起施行

2013-08-12 09: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