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别再极端化“校园分裂”

2013-08-03 17:09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日电(董璐 金宇)近日引发热议的“校园分裂”现象,让当今大学校园真实的同学关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引发社会忧虑。

事实上,“校园分裂”并不是一个新词汇,它所探讨的因家庭贫富差距而导致的大学生群体性分化现象早已有之。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就将“菜分甲、乙、丙三等”,“馒头分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学生因家境的不同而吃不同的饭菜。不同的是,过去这种差距并不明显,群体性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一所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差别在所难免。但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也对大学校园产生深刻影响。如今,家庭贫富使高校学生生活出现两极分化,有的节衣缩食,有的一掷千金,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别,相互之间因格格不入而引发的心理分化和群体隔膜现象日趋严重。

近年来,从朱令铊中毒案到2004年马加爵案,从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学生被室友刺死案……中国高校接连出现“同室操戈”悲剧,从中不难看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和行为心理方面的隐忧,而这些,多少也掺杂了家庭贫富差距因素。

当家庭贫富和出身阶层进行代际传递,这种差异必然影响到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和不满心理,进而撕裂同学关系、固化群体意识。这样的“校园分裂”局面,必须尽量避免。

一位教育者在描述“同学”这一词汇时,只用了九个字:共同学习与共同成长。家庭的贫富差距或许难以避免,但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消弭这种差距,尽一切努力给全体学生提供一视同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国家和社会也应当思考“校园分裂”的“校外诱因”,尽一切努力减少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平等竞争的成长、成才和就业环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小学“神题”考验了谁

2013-08-03 09:07阅读

网上托人找工作 岂料被骗10万元

2013-08-01 21:56阅读

暑假“三大宝”让千余孩子配镜忙

2013-07-31 09:21阅读

今年陕西征兵时间做出调整 榆林延安本科生当兵可安置工作

2013-07-29 09:07阅读

咸阳市14岁男孩被保送中科大

2013-07-25 16:55阅读

我省各校2013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将学习法律知识

2013-07-23 10:13阅读

留守儿童及务工人员子女“共筑中国梦,感受新西安”夏令营开营

2013-07-18 15: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