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对职校“敬而远之”背后的瓶颈

2013-08-01 11:43   工人日报

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现担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他称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见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职校的“美誉度”,一直是个传说。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令人深思:据统计,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0%;父母为农民、工人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80%。于此背景观之,领导子女基本不上职校,或者可以得到理解。

领导子女不爱职校的背后,是职业教育问题的昭然。在现代社会,职业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意义,毋庸赘言。譬如德国的工业设计与制造享誉世界,其核心支撑就是德国扎实完备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进行职业教育。我们自然也看到,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培养了7265万技术技能人才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支撑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大军,但另一方面,我国职教仍存在创意乏力、山寨横行、技术滞后等诸多短板。

眼下的职业教育,就算家长有支持与鼓励的决心,估计也不会贸然将孩子送去职校发展。繁复的道理,不过是几个现实的问题:一者,职校有提前招录、自主招生的胆识与底气吗?职业教育发展了这么多年,不说与北大清华比,实力与档次上,又有几所职业院校能与省级重点高校抗衡媲美?二者,如果职业教育前景很好,那么,公务员招录为何对其红灯不止、户籍制度为何迟迟不愿对其拆除藩篱?至于在职业上升通道上,更是举步维艰。三者,在经费、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倾斜又有多少?在诸多软硬条件的限制下,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差距有多大?

职业教育是中国制造的基石。但职教的春天,不是等来的、不是喊来的,它必须有提升能力与地位的系统相匹配。逆转职校“软骨”的现实,从来没有捷径。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给农村孩子一片“文化净土”

2013-07-31 16:42阅读

西交大录取工作完毕 共招本科生3813人

2013-07-30 14:55阅读

西安教改难点成亮点 "奥数"淡出"小升初"

2013-07-29 10:28阅读

贫富分化:象牙塔基上的裂痕?

2013-07-26 09:07阅读

平利县职教中心举行企业安全教育暨技能培训会

2013-07-23 14:36阅读

留守儿童及务工人员子女“共筑中国梦,感受新西安”夏令营开营

2013-07-18 15:02阅读

西安市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000余个

2013-07-15 16: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