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美国制造”如何打败“中国制造”

2013-06-20 12:03  宝鸡日报

本月早些时候,我参观了伊斯雷尔·基施纳位于布朗克斯的漆刷厂。其间,对于这家工厂还在经营,我一直感到很好奇。在很多的日子里,基施纳也有这种感觉。基施纳现年69岁,是位精力充沛又可爱的老人,说起他那老掉牙的设备(清洗猪鬃的机器“可能有100岁了”)和中国制造商如何越来越多地抢走他的生意,他玩笑不断。当把我介绍给手下的优秀刷子制造工、墨西哥移民费尔明·希尔后,基施纳递给了我一把木柄猪鬃刷子。

这种刷子中国制造商卖30美分。如果他自己制造这种刷子,成本要高出很多。

很久以前,中国制造商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玩具和电子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刷子产业遭到的破坏来得很慢。刷子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很多中国制造商认为费尽周折去搞这个产业实在有些不值。数十年间,中国在主要种类(牙刷、扫帚、拖把和漆刷)上落在了后面,仅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即猪鬃提取方面占主导地位。

2007年美国楼市崩溃,随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结果表明这对中国的刷子出口而言是件好事。由于建筑业业务大减,就业岗位数量大幅下降,需要漆刷的人没有以前那样多了。确实需要这些东西的人选择了廉价进口货,不愿使用比较昂贵的美国货。能从便宜货中多赚一把的零售商抓住了销售这些货物的机会。目前,每个从事这一行的人都不得不打败中国人。

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奇怪的是,美国仍有超过200家刷子、扫帚和拖把制造商。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这些公司采取了两项策略:改变一切,且始终如此,或者一切都保持一成不变。基施纳就什么都没变。他沿用了50年前父亲制造刷子的方法,使用的机器有很多也是父亲用过的。

他告诉我,他坚持沿用老方法是因为与玩具和T恤不同,刷子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于不仅重视价格而且也重视质量的专业人员。

格雷科是一家面向专业房屋油漆工的刷子公司,该公司经营者迈克尔·沃尔夫告诉我,他的客户每次干活前需要知道,每把刷子的每一根猪鬃是否都很结实。哪怕有一根猪鬃脱落粘在墙上,油漆工的声誉就有可能受损,而这反过来也可能影响到沃尔夫的声誉。沃尔夫说,他可以以便宜25美分到1美元的价格购买中国制造的刷子,但他从来拿不准会拿到什么货,有些订货粗制滥造。所以,格雷科只与沃尔夫了解的公司开展业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edu.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政协来高陵县调研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工作

2013-06-18 14:57阅读

曲江文化惠民:助力“幸福西安” 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指数

2013-06-17 16:54阅读

公务员省考94个职位仅72人报考 热门岗位842人竞争一个职位

2013-06-15 17:42阅读

西安市文明委召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

2013-06-05 20:02阅读

“三无”玩具充斥西安批发市场

2013-06-07 14:28阅读

西安举办“润泽童心 共筑梦想”情系农村贫困儿童图书捐赠仪式

2013-05-29 14:29阅读

横山交警大队被疑“狸猫换太子”

2013-05-24 18:15阅读